2006年12月9日星期六

党性和人民性

上周的新闻采写课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关于新闻记者坚持党性原则的作业,回去后查阅了一些资料,用还未被麻痹的大脑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作业有点无从入手。因为提到党性自然就无法回避人民性这个问题,一提到人民性,大量无法回答的问题和无法理顺的逻辑便张牙舞爪地扑来。

首先来理清两个概念。什么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具体说来,就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地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毛泽东同志曾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的同群众见面”。说的正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什么是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你们(指新闻工作者)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得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是指,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同时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

通读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谈话”,我们会发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重要成员,他们在阐述自己的新闻思想时,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但是两人在具体阐述时的重点还是有所不同:是从党的工作出发还是从为群众服务出发从事新闻工作?对于群众是一味的宣传教育还是反映民生民情?

20世纪80年代初,新闻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当时,有人在强调民主和自由的问题时,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面对这一新观点,邓公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并对这种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驳。这个问题的争论都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到现在都没有把这个问题彻底地理清楚。

当我们翻开任何一本我国的新闻教材,必有强调党性原则,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内容。如果从党代表最广大群众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无比正确的。因为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刘少奇的说法,虽然具体阐述的重点有所不同——从党的工作出发还是从为群众服务出发,但是从党成立和发展的宗旨来看,党最大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两者本该是和谐的,就像我们现在所宣扬的“和谐社会”那样和谐。但现实却往往扭曲了一些本该正确的东西。

从理想及理论状态来说,党性和人民性本不应该有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因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自然也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说话的,新闻记者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保持党性的表现,或者说保持人民性就是保持党性。但现实中那些有违民意的新闻报道却常常堂而皇之地登上本该最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的中央一级的媒体,而这些报道在这些媒体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看来是最具有党性的,这些报道的采写者是最具有党性的新闻记者。这大概就是理想照进现实,现实弄拧理想吧。 

我在想,为什么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结合、高度统一这么好的模式或者说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阻力呢?为什么自觉不自觉地人民性往往会站到党性,或者说党性往往会站到人民性的对立面去呢?虽然各种教材也好,各种会议、文件也罢,对新闻媒体、新闻记者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有所要求的,但为什么灭掉人民性的报道我们屡见不鲜,甚至司空见惯呢?产生一种现象必有其社会土壤,产生那种“坏事变好事,报喜不报忧”的新闻报道也必定有“上之所好,下必效之”这样的社会基础在。媒体、记者往往会在主管党政部门的压力下撤下一些反映民生、为民说话的报道,这样到底算是保持了党性还是丢失了党性?虽然从来没有人也不会有人明说为了所谓的党性可以暂时把人民性抛在一边,但事实上80年代初邓公对争论一方的批驳已经为此给出了答案,定下了调子,只是邓公这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调似乎有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无产阶级最根本的价值观啊。

1998年10月7日, 朱总理到中央电视台视察时,特意为《焦点访谈》赠言:“群众喉舌,舆论监督,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很鼓舞人心的16个字,只是不知道这“群众喉舌”四字实际操作起来如何,毕竟目前媒体还是“党的喉舌”啊。也不知道朱总理是不是知道自己这题词和我国新闻教材对媒体到底是谁的喉舌的定位有少许出入。当然,按理论和理想状态来说,党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表述成谁的喉舌都一样。突然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新闻永远依附于强势的一方”,说的真好。那么,现实的中国,人民,政府,谁更强势?答案似乎又要弄拧了。电影《V字仇杀队》中有那么一句话“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而是政府应该害怕人民!”。如果社会进步到这种地步的话,朱前总理的题词就正确无比了。

记得一位朋友曾经说,你将来的记者工作就是和过去的太监一样,皇上说什么,你就得宣什么,你敢假传圣旨么?!他的话虽有些过激,但仔细想一想现在的很多新闻不就是这么写出来的么!记者这个职业真的还能反映人民的呼声,像新闻前贤邵飘萍所鼓励的那样“铁肩辣手”吗?我不知道,我很迷茫,现实与理想就这样间歇性地撕扯着我,有时候会很痛苦,夜深人静时尤甚,这是一种不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该追求什么的痛苦。

转一位老媒体人的一段话表达一下自己的理想,但愿不仅仅是理想。
“从中国老一代新闻界前辈的痛切反思中,我们学到了:新闻绝不能说假话,假话曾给这个国家和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我们还学到,在这种 Partilized 的新闻体制中,新闻的“党性”与新闻必须面对公众的“人民性”之间,会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激烈的冲突,党性”从来都在践踏“人民性”,而新闻从其本质而言,人民性”绝对高于一切——我们不能对人民大众的疾苦、愿望和要求视而不见。
1989年,中国新闻界集体喊出了“不要逼我们说假话”,成为民主抗议洪流中的一支醒目的队伍。
显而易见,我们这一代新闻人所建立起的思想体系和职业忠诚,与我们所身处其中的新闻体制之间,或明或暗,会发生怎样的冲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从业历程,就是与传统新闻体制“博弈“的过程。这是时代的宿命。
真正的新闻如想在中国大陆得以报道,编辑记者就需要不断地与僵化的传统体制、与宣传部门的某些人“博弈”——而这样做,不仅需要技巧,需要勇气,还需要不断超越功利的诱惑……而我们得到的,是莫大的职业快乐。
对行业外的人来说,这点快乐也许微不足道,也许不值得为之付出个人的代价,但是,如果你在自己从事的职业里感受不到快乐,又何必干这一行呢!
我们宁愿为此有所付出。”

06年11月于上饶

没有评论: